修十善,行六度

2012-11-6 09:11:17
27190
修十善 十善是天道对应的心因,是针对前文所谈“祛三毒”、“持五戒”的内容,不外乎此十条。 归纳起来,分身、口、意三方面。 身三善: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。 口四善:不妄语,不恶口,不两舌,不绮语。 意三善:不贪,不,不痴。 修十善业,就是把十恶业颠倒过来,严守不犯。 十恶业的共同心因就是自私自利,诸恶都源于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即源于我执。 相对来讲。自私自利则是万恶之源。相反,大公无私则为诸善之因。 其实,虽修十善,还都是修人道的内容。 人道是天道的基础。因此,欲修天道,先修人道,人道修好,天道自成。 天道与人道所修内容虽然相同,但关键的不同之处,在于标准的差异。 人道的标准是“利己利他”,但不可损人利己,损人利己是三恶道的心因。 而天道的标准是“利他利己”,先利他后利己。 从表象上看,利他利己与利己利他,只是颠倒了两个字,但其内涵特别深奥。 “顺则凡,逆则仙,奥妙就在颠倒颠”。颠倒了什么? 颠倒了我与他的先后,颠倒了利益的取舍,颠倒了个体与整体的比率。 这就给我们一个真理的启示: 越自私自利,执着我和私欲的人,个性和习气越重的人,其生命层次反而越低。 相反,越大公无私,舍己忘我,宇宙整体比率越高的人,其生命层次反而越高。 大树启示我们: 越执着私利者,越接近枝稍末节,其道路越狭窄,他只能看见和得到这一个枝稍上的果子。 相反他越往回退,其路反而越宽,当他退到粗枝上,他就看清和得到了这个粗枝上的全部枝叶花果。 如果退到棵杆上,他似乎全部舍弃了,但他却看清和得到了这棵树上的全部枝叶花果。 只有彻底的舍,才能彻底的得。 但在天道层次上,还没有达到彻底的舍,还在修一个“善”字。 还符合六道“善恶分别”的心因,因此,虽修善至极,但只不过在天界享些天伦福报而已。 待福享尽,还要下界轮回,仍有乐尽苦。 因此,修行人应该明白,虽修十善业,但非最终目的,只是向上升华的一个台阶而已。 虽修善而千万不可执着善,一定要随缘修善。 如果执着修善,为了修善而修善,则属攀缘,另一面必又造恶,故不可为。 修行人只知修善,却不知自己又被执善所障。所修十善,既非目的,也非可得。 只是在你修行道路上,起着一个台阶,一支渡船的作用而已。   行“六度” “六度”是指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六法门。是菩萨所修之法。 “度”的梵语谓“菠罗密”。其涵义是:“从此岸渡到彼岸”,使众生脱离苦海,了脱生死,圆证佛果。 因此,“波罗密”又涵“究竟圆满”之意。 关于六度法修行的具体内容,各类经论中已有祥述,在此不多赘文。 只讲一讲六度法之间的关系及关键所在,以利修行者在修行中把握。 前四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是基础和手段,都是为禅定打基础的。而禅定是关键和枢纽。 但禅定并不是目的,只有通过禅定,才能达到真智慧的自然流露。 因此,对于般若(圆满的智慧)来说,禅定又成了方法和手段。 为什么说前四度是达到禅定的基础和手段呢? 禅定的前提条件是放下,是忘我。这就需要对布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 所谓的布施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仅仅是舍财助人或捐钱印经,那仅仅是一些表象而已。 真正的布施就是在让你舍,舍就是让你放下,舍就是要你从心上断掉我执,放下我见,看淡万缘,改掉习气, 最后达到彻底地放下,进入忘我、无我之状,才能真正进入禅定。 持戒是对自己的约束。 由于众生多生多劫养成了贪的习气,在欲望贪心的趋使下,很不容易自觉放下。 因此,用持戒的方法来强制约束自己。 使自己在长期的戒律约束中断掉贪心,放下对万事万物的执着,才能逐渐进入禅定。 佛门中多至几百条戒规,要想全部记住都很难,要想全部守持不犯则更不容易。 那么最究竟,最根本的戒律是什么呢? 就是遵循宇宙规律办事,时刻保持清静平等心。 不分别,不攀缘,不动念,则不造业,不造业则是最根本,最究竟之戒。 这样才能进入最根本的清静定。
收藏
0 条回帖
需要登陆后才可进行回复 登录

返回顶部